教案中心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本文已影响 1.68W人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然物有节奏地模拟故事中的声响。

2、与同伴一起表演故事,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

2、音块、蛙鸣筒(教师准备);盒子、布、塑料袋、玩具听诊器、玩具沙球、眼镜盒、黄豆罐子、望远镜、喜蛋(幼儿准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与幼儿一起回忆《沙啦沙啦》

提问:故事里小熊遇到了几个小动物?

第一个遇到了谁,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第二个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声音?

第三个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声音?

二、幼儿和老师一起配合讲故事

选择各种自然物学一学故事里出现的声响。

三、幼儿为故事配音

幼儿玩为故事配音的游戏。

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尝试为一个动物配音,仔细听故事,适时请为故事里出现的声音配上相似的声响。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游戏活动,幼儿特别喜欢参与活动,孩子们尽情地在游戏着,音乐停了,马上不动,音乐再响起,又继续游戏,整体效果很好。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

2、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3、积极投入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鱼网一个。

活动过程:

一、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三、感受歌曲《小蝌蚪》的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做动作。

1、倾听教师范唱。“青蛙妈妈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听,它唱了些什么?”

2、根据歌词内容,师生共同创编动作。

3、在教师带领下,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变化。

4、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尝试配歌词,学唱歌曲。

5、在歌曲录音的帮助下,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四、边唱歌,边玩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小蝌蚪边唱歌边在水里游,玩得很开心,调皮的孩子拿来鱼网捉小蝌蚪,灵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去了。”“鱼网出现时,小蝌蚪才能游回家去!”

完整游戏,幼儿边唱歌边按歌词内容和歌曲节拍做动作,歌曲结束,鱼网出现,小蝌蚪逃回家去。 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蝌蚪并向幼儿介绍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复习歌曲《在农场里》然后学唱歌曲。

最后边唱歌边玩游戏。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幼儿大都生活在小区之中,对于小蝌蚪这个动物形状并不熟悉,因此,在学习时孩子可能不会太理解,这样就会影响游戏的效果。考虑到这种情况,因此,在活动前,我带来了许多小蝌蚪,并放到自然角中,孩子们见了,一到自由活动,他们就拥向自然角,好奇地观察着小蝌蚪,在观察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型特征及它们游泳的姿态,在谈论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孩子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后,我们就开始组织孩子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纷纷热烈地谈论着对小蝌蚪的认识,这时老师用歌词进行简单总结,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词内容,接着在欣赏音乐旋律中我们引导孩子自己尝试着进行演唱,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哼出了歌曲,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接着,我们在组织孩子进行游戏活动,在进行游戏时是孩子们最投入,也是最高兴的时候,由于他们对蝌蚪的游泳姿势并不陌生,他们纷纷地模仿小蝌蚪的游泳姿态表演着,非常开心、愉快。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3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情节熟悉音乐,并随着音乐的变化换动作,学玩音乐游戏《风中的小鸭》。

2、创编刮大风和刮小风时的动作。

3、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共享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在优美抒情的《化蝶》乐曲声中,边做蝴蝶飞舞边愉快地进入教室与同伴交往。(事先请几位小朋友坐在教室中,表示“花”,进行蝴蝶找花的活动)

2、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a、齐唱歌曲

b、进行简单的表演

3、学玩音乐游戏。

a、欣赏故事:早晨,鸭妈妈带着她的宝宝们,摇摇摆摆地来到草地上走走,

到池塘里游游,走走,玩得真高兴。突然,天变了,刮风了,风一会大,一会儿小,鸭宝宝们吓得不知如何是好。鸭妈妈说:“孩子们!别害怕,只要我们紧紧地抱住大树,躲在大石头后面,大风就不会把。

b、倾听音乐,感知乐曲ABA结构,并联想故事情节。

c、在座位上做随乐动作。A段音乐用双手食指合拍地点双腿,表示鸭走和自 由游泳动作。B段音乐控制不动。

d、在教室内自由找空间做鸭子游泳动作,B段音乐控制不动。

e、创编括风动作。

倾听B段音乐,区分乐曲中的力度变化,并随乐动作,教师反馈部分幼儿 动作,供幼儿交流、学习。

f、全体幼儿随B段音乐做括风动作。

g分角色游戏。

部分幼儿扮“风”坐在座位上,其他幼儿扮演小鸭,随乐游戏。

h、交换角色。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玩发条玩具,感知他们不同的节奏特点。

2、理解一些发条玩具从快到慢、最后停止的节奏类型,并能在音乐声中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进行表现。

3、初步感知速度的概念,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曾玩过发条玩具。

2、发条龙虾一只。

3、发条青蛙、玩具发条人手一份。

4、录有拧发条声音的音乐,配班老师弹奏一段从快到渐慢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把玩青蛙发条玩具,感知他的节奏特点。

1、观察青蛙发条玩具。

(1)、你是怎样让小青蛙跳起来的?

(2)、小青蛙是怎么跳的?

(3)、小青蛙跳的时候节奏是怎样的?教师小结:小青蛙跳的时候一直都是按xxxx的节奏,然后就停住了。

2、出示青蛙发条玩具跳的节奏谱,请幼儿跟着节奏学青蛙跳。

(二)、出示龙虾发条玩具,让幼儿观察他的节奏特点。

1、观察龙虾发条玩具。

(1)、小龙虾跳的时候节奏是怎样的。教师小结:小龙虾爬的时候先是快的,再一点点、一点点的慢下来,最后停住了,如果你用手去碰碰他,他会再动一下的。

2、出示龙虾发条玩具爬的节奏谱,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反复练习。

(三)、我是发条玩具。

1、能根据先快后渐慢最后停止的节奏类型进行表演。当我们给发条玩具上满发条时,他就会按照不同的节奏来跳舞,现在我们也来做发条玩具好不好!那么,你想做什么发条玩具?

2、戴上大发条,合作游戏。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5

活动目标:

1.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2.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母鸡孵蛋的音乐,鸡蛋三个,三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

(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笔。

2.铃鼓、丝巾每个小朋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熟悉歌曲《母鸡孵蛋》歌曲旋律

师:今天母鸡要孵蛋了,我们来听听母鸡孵了几个蛋?

教师《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进场。

师:母鸡孵了几个蛋?

二、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师:你们看看母鸡的蛋都一样吗?

1.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为什么?

(2)倾听棒棒小鸡的叫声,教师用简单图示表示,幼儿模仿。

(3)鼓励幼儿唱出有力的声音。

(4)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并演唱。

2.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师:这只鸡喜欢打嗝,它的名字叫打嗝鸡。

(1)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教师用笔画出打嗝鸡的叫声。

(2)幼儿学会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3)唱歌时对着别人打嗝礼貌吗?怎样能让别人听不到打嗝的声音?

(4)练习唱准小节末拍的休止符。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听听害羞鸡唱歌是什么样子的?

(1)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

(2)师:害羞鸡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是这么样的?他的声音呢?

(3)学习害羞鸡唱歌

4.集体歌唱,模仿三种小鸡的叫声。

师:这三只小鸡的叫声合起来是一首好听的歌呢,名字叫《母鸡孵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三、介绍铃鼓和丝巾的特点,用铃鼓和丝巾表现各种特征的小鸡叫声。

1.师:你们觉得丝巾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小鸡?铃鼓呢?

什么样的声音可以给棒棒鸡伴奏?

怎样给打嗝鸡伴奏?到了打嗝的地方可以怎么办?

怎样给害羞鸡伴奏?

2.借助乐器、道具表现歌曲《母鸡孵蛋》。

四、拓展经验

出示双胞胎小鸡

师:鸡妈妈除了孵出了那三只小鸡,还孵出了这对双胞胎小鸡。听听他们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6

一、设计意图

现今社会不管是哪个场所都会有一样东西——镜子。镜子是当代社会所有人所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在对镜子认识的基础上,配上范晓萱的健康歌由此引伸了《魔镜》这一堂音乐游戏课。

二、游戏目的

1、当别人在发言时会尊重他人。

2、会遵守游戏规则。

3、凡事能踊跃参与。

三、活动过程:

团体讨论:哪些场所会有镜子?为什么要照镜子?

主要活动:镜子游戏

当镜子的人必须模仿照镜子的人所做出的动作。

(1)、老师先和全体幼儿玩,每个幼儿先当镜子,由老师当照镜子的人。

(2)、静态到动态的动作,如跳跃、弯腰、举脚

(3)、2人分为一组,其中一人当人,另一人当镜子,玩一遍后再互换角色。

综合活动:律动—全身运动(健康歌)

(1)、播放范晓萱的歌: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2)、随着音乐全身扭动,当音乐停下来,每个幼儿必须停下来摆一个动作,当音乐再继续,则开始动,等音乐停,再摆个姿势(可强调:每次不同,和别人不同)。

(3)、接着变化玩法,当歌词唱到“左三圈”时,“三圈”不唱出歌词改换成拍手,“右三圈”的“三圈”改成拍手。脖子扭扭,“扭扭”改成不动渐进,变化玩法规则。

四、活动延伸

1、科学角加入迷宫图配合主要活动中加入的镜子,玩“看镜子走迷宫”的游戏。

2、“健康歌”录音带放在音乐角,供小朋友角落时间自由使用。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7

活动目标:

1、根据歌词内容,边唱边表演,并随着音乐协调地做动作、小跑步等动作。

2、能随着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换动作的幅度与姿态。

3、遵守有些规则,音乐停止时,能迅速地就近找位子坐下。

活动准备:

玩过《看谁反应快》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家》。

用连贯、跳跃的唱法表现歌曲的抒情和欢快。

二、熟悉歌曲《谁是小熊》并边唱边表演。

1、教师范唱。

2、说出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3、在教师带领下,学习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三、学玩游戏。

1、了解游戏情节。倾听音乐(二)。

“小熊在树林里,山洞里到处游荡,它到底在哪儿呀?我们来找找吧!”

2、学习游戏玩法,请部分幼儿围着椅子边听音乐边顺着一个方向做走步动作,音乐停止时要立即找座位坐下。

3、组织幼儿掌握游戏结尾(三)音乐停止后,教师立即问大家:“小熊是谁呀!”幼儿边唱着回答边指向未坐到座位的幼儿。

4、变化音乐第二部分的速度与力度。引导幼儿表现爬山、走崎岖的道路、钻树林等情节,表现对音乐变化的感受。

四、完整游戏。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8

设计意图:

舞狮子是中国民间用于欢庆的一种艺术形式,一直流传至今。在绘本《欢乐中国年》庙会一页,立体形象的舞狮子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回班后我们就给孩子播放了舞狮的视频,引得孩子们都三三两两地模仿舞狮子。为满足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能亲身体验舞狮子乐趣,故设计此活动,并引导幼儿感受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多彩与独特风格。

活动目标:

1、模仿民间舞狮庆新年,并能创编狮子舞及狮子戏球的动作。

2、能听鼓点有节奏地做蹲、起、摇头摆尾、左右上举、快乐地走跑等动作。

3、在游戏中体验喜庆的气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自豪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模仿过舞狮子的动作,如蹲、起、摇头摆尾等。

物质准备:

1、师幼共阅制作狮子(画好狮子头饰,把它固定在一只塑料圈或竹圈上)和逗引狮子的花球(把折好的花扎成一束,并系上小铃铛)

2、大鼓、铃鼓

3、舞狮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激发舞狮的兴趣。

1、观看舞狮录像,说说人们是怎样舞狮的。

2、观看舞狮表演时,我们的心情怎么样?大家为什么这么高兴?

二、做准备活动。

1、引导幼儿听鼓点有节奏地齐步走、跑步走、小碎步走等。

2、教师操作花球,指挥幼儿扮演狮子做动作,如蹲、起、手左上举、手右上举、摇头摆尾等。

三、游戏:舞狮。

1、出示狮子头饰,讨论:几个人一起舞狮?舞狮时要看谁的指挥?

2、师幼共同学习持花球指挥的动作,了解花球的动作与狮子动作的关系。

3、幼儿三人一组选一空地练习舞狮。一人持花球,第二人持头饰,第三人抓住第二人的衣服。

4、启发幼儿共同制定规则,如:敲两下鼓心——蹲;敲一下鼓心起;敲边鼓——将头饰左上举、右上举;敲碎点——摇头摆尾。

5、带领幼儿以三人为一组听鼓点舞狮,注意根据鼓点的变化来变化动作,持花球幼儿与舞狮幼儿的动作要协调。

6、交换角色继续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四、放松部分。

1、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铃鼓声,做相应的动作。如摇铃鼓时,幼儿狮子走; 敲铃鼓时,幼儿学狮子吼。

2、收拾活动器材,休息。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9

一、儿歌部分动作建议

1-2小节:双手手指相对,合成圆圈形状,并且随着儿歌歌词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大。

3-4小节:模仿小猫走过来。

5-6小节:模仿小老鼠害怕团团转的样子。

8-9小节:“小老鼠”四散躲起来。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念读儿歌,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听辨音乐的开始与停止、感受音乐速度的快慢。

3、遵守游戏规则,知道小老鼠什么时候在逃,什么时候不动了。

【活动过程】

1、模仿猫和老鼠走路:

(1)教师演唱歌曲《小老鼠》,请幼儿欣赏。

(2)问:歌里唱的是哪个小动物?它是怎么走路的?

请个别幼儿模仿小老鼠走路。

(3)问:小老鼠最害怕什么动物?它是怎样走路的?

请个别幼儿模仿小猫走路。

(4)引导幼儿思考小猫和小老鼠脚步声的不同,模仿小猫和小老鼠走路。

2、听辨节奏,念读儿歌:

(1)教师用手在地上拍慢、快两种节奏,请幼儿听辨哪个像小猫的脚步声,哪个像老鼠的脚步声。

(2)问:哪个声音像小猫的脚步声?

当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在地上拍节奏,引导幼儿念读相应的儿歌。

(3)如上方法,学习念读小老鼠的儿歌。

3、分析猫叫,感受强弱:

(1)问:小猫从远处走过来,越来越近,它喵喵喵的叫声也会越来越小,逐是越来越大?

引导幼儿边用手做动作,边模仿小猫的叫声(参考儿歌部分动作建议1-2小节)。

要求:动作由小变大,声音由弱到强。

(2)边做动作边念读一遍儿歌。

4、图谱学习: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用图谱表示儿歌内容。

①问:儿歌里小猫走过来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演奏的?是怎么拍地板的?

用哪张图能表示小猫走过来?

引导幼儿用小脚印来表示小猫走过来。

②依次提问,请个别幼儿选择图片,粘贴到黑板上。

问:用哪张图片来表示老鼠吓得团团转?

小猫从远处走来,声音越来越大,可以用哪张图片来表示小猫的叫声?

吱溜一声又用什么图片来表示?

③教师以故事语气出示完整图谱:

喵喵喵,小猫走过来(贴上小猫的图片),老鼠吓得团团转(贴上小老鼠),吱溜,快点躲起来(贴上小房子)。

(2)引导幼儿看图谱,念读儿歌并表演。

①教师手指图谱,指挥幼儿念读儿歌。

②分组分角色念读儿歌,加深记忆。

③请幼儿分别扮演小猫和小老鼠,边念读儿歌边模仿猫和老鼠进行表演。

5、音乐听辨与游戏:

(1)播放音乐,请幼儿听辨哪段像猫,哪段像老鼠。

(2)教师:小猫走一走,停一停,四处看看有没有可以吃的食物。

教师边说边模仿小猫,给予幼儿动作提示;请幼儿听音乐模仿小猫。

(3)续听音乐,请幼儿听辨老鼠的音乐,模仿小老鼠的样子。

(4)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模仿猫和老鼠:

小老鼠肚子饿了,悄悄出来找食物,它们东瞧瞧西望望(引导幼儿模仿老鼠表情、动作),看看食物在哪里。找到食物了,真开心、快吃啊!突然,听到了猫的脚步声,快躲起来,不要让猫发现了,我们躲在桌子下(第二遍音乐玎以躲在门后面、躲在角落里)一动也不能动,千万不要发出声音。共同模仿猫的动作,伸个懒腰,喵喵叫,揉揉肚子,竖起耳朵、瞪大眼睛找找哪里有老鼠。

(5)互换角色,玩游戏:

教师扮演小猫,幼儿扮演小老鼠,听音乐玩游戏。

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地感受音乐的快与慢、开始与停止。教师在与幼儿一起做模仿时,适当给予语言提示、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模仿,但是语言运用要少,声音要轻,以免影响幼扎听辨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本活动在小班、中班上学期均可开展。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情境,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如:老鼠装死、偷油。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10

活动背景:

去年8月份我园开展了“我跟奶奶说童谣”活动,孩子们对其中的民谣“炒豆子”特感兴趣,经常会自发地组织在一起玩这个游戏。现代家庭中大部分孩子存在着能说上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不会说一句地道的靖江话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结合《纲要》艺术领域的总目标及幼儿实际情况,选择了节奏分明,能突显劳动场景的乐曲“加油干”,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获得情感、社会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唱唱、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靖江方言歌唱的情趣。

2、学会用靖江方言唱歌,并能随音乐节拍做炒豆子、翻豆子的游戏。

3、体验与同伴、老师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促进目标的达成,我做了以下准备:

1、场景布置(在地面上画有一个“大锅”寓游戏于情境中)

2、幼儿会说民谣“炒豆子”

3、自制图谱、鼓、游戏用“铲子”一个、围裙(口袋内有“红豆、绿豆、扁豆、毛豆”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抬豆子”的形式,进行节奏练习。

教师:孩子们,快把豆子抬进来罗。(来罗)

(通过老师的语言提示,幼儿“抬豆子”状三三两两随着鼓声的强弱、快慢打着号子“嘿哟、嘿哟”进入室内,巧妙地将音乐节奏练习融入在语言情境中)

(二)在边说边玩的氛围中感受民间游戏的快乐。

1、教师随机互动:“哇,抬了这么多的豆子呀。”“你抬的是什么豆子呀。”“头上都冒汗了,我帮你擦擦吧。”

2、教师带领幼儿两两结伴边说民谣边玩游戏。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奶奶小时侯有趣的游戏“炒豆子”。

幼儿:炒蚕豆,炒豇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教师:我们再来炒炒“红豆”、“绿豆”。

幼儿:炒红豆、炒绿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教师:还有扁豆、毛豆没炒呢。

幼儿:炒扁豆、炒毛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这个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还为下面幼儿区分歌与歌曲内容的不同埋下了伏笔)

三、借助图谱,自主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

“你们是边说儿歌边玩游戏的,我呀还可以一边唱一边玩这个游戏呢,你们听?”(请一个幼儿配合)

2、幼儿说说歌曲与民谣的不同之处

“老师唱的这首歌曲和小朋友说的民谣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3、 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开相应图案,形成图谱。

(1)用拳头表示“嗬嘿”

“歌曲中有嗬嘿,伸出我们的小拳头来试一试。”

(2)区分4个“翻跟头”

“前面两个翻跟头跟后面两个翻跟头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