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儿园教案

【热门】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本文已影响 9.94K人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并能设计出多种用途。

2.通过活动,增进相互合作意识及师生、生生间的情感、培养保护环境及美化环境的意识。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孩子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能主动尝试以不同的媒材工具,探索各种造型方法。

活动准备

彩纸、剪刀、胶棒、钉书机、拉花装饰的环境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欣赏拉花。

二、展开

1.教师展示拉花,激发孩子探索欲望,并鼓励孩子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请幼儿说一说:

拉花有什么用? 可以美化什么? 你想用拉花美化那里?

2.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1)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剪制图,想一想、试一试,应该怎样叠纸,用什么纸比较容易剪制

(幼儿讨论)

(2)教师应到孩子分类进行剪制,教师巡视,提示孩子想一想:

这些折剪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对叠纸剪制拉花方法的探索。

3.对剪制拉花方法的进一步探索

(1)教师检查孩子剪制的拉花是否有剪断的,如有请孩子讨论剪断的原因是什么?

可以怎样避免?改进剪制方法。

(2)教师示范一种不同剪制方法的拉花

引导孩子进行观察“那里和书上的不一样“,启发孩子说一说,可以怎样变?

4.自由创作、大胆发表

(1)孩子尝试新的剪折法,教师巡视,给予指导及鼓励。

(2)请孩子说一说感受:你的拉花还有什么用途,它怎样美化了生活?

孩子欣赏以拉花美化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图片拓宽思路。

三‘结束

分小组展示拉花,共享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2

1.狡猾的狐狸

材料与工具:枪蟹壳、红色和黄色海绵边角料、黑豆两粒、百得胶、剪刀。

制作方法:

1、 用海绵剪出狐狸的耳朵,其中红色稍大,黄色较小,剪好后将两片耳朵贴在一起呈三角状。

2、 把枪蟹壳横放当狐狸头,将剪好的耳朵贴在枪蟹壳后面,正面露出两只尖耳朵。

3、 剪两块三角形红色海绵当嘴巴,并将“嘴巴”贴在蟹壳上。

4、 粘上两颗黑豆当眼睛(图1)

2.京剧脸谱制作

材料与工具:甲鱼壳、毛笔、水粉颜料。

制作方法:将甲鱼壳背朝上竖放,并用水粉颜料在上面画京剧脸谱,这种脸谱立体效果特别好(图2)。

3.孔雀开屏

材料与工具:扇贝壳、小鹅卵石、海绵边角料、水粉颜料、百得胶、毛笔。

制作方法:

1、 先用毛笔给扇贝涂上蓝绿颜色。并将各色海绵剪成羽毛状粘在扇贝上。

2、 把扇贝壳和两块小鹅卵石(长的一块做孔雀身子,小的一块做孔雀的头)粘在一起。

3、 最后在孔雀头上粘上几根翎毛(图3)。这样,一只美丽的孔雀便做成了。

用途:以上玩具可以镶在镜框内作观赏用。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设计自己喜欢的瓶子并在瓶子上表现青花图案。

2.尝试用剪、贴、画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创作。

3.体验创作带给自己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

设计自己喜欢的瓶子并在瓶子上表现青花图案。

尝试用剪、贴、画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创作。

教学准备:

1.一些青花瓷器,青花瓶ppt,教师范例步骤图,背景音乐。

2.白色、蓝色油画棒,彩色卡纸,浆糊,抹布,棉签,白纸,剪刀,黑色签字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瓷器,了解青花瓷。

1.出示青花瓷器,请幼儿观察这些瓷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瓷器,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瓷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教师小结:这些瓷器都是白色底子,上面有蓝色图案。这种白底蓝色的瓷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青花瓷。为什么叫青花瓷呢?是因为古代人把蓝色叫做青,他们又觉得这种瓷器像花儿一样美,所以叫青花瓷。青花瓷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瓷器。

二、观看ppt,感受青花瓶的不同形状和图案。

1.教师:“青花瓷的物品有很多,有青花盘、青花缸、青花碗、青花盆、青花瓶等,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青花瓶的图片,一起来欣赏。”

2.幼儿观看ppt,引导幼儿先欣赏青花瓶的形状,然后欣赏青花瓶的花纹。

3.教师小结,引起幼儿创作的兴趣。

教师:“我们欣赏的这些青花瓶的形状都不一样,上面的青花图案也不一样。瓶颈和瓶底上都是用小一些的花纹进行装饰,而瓶肚上的图案比较大,有的画了美丽的花朵在比美,有的画了神气活现的龙在飞舞,有的画了孩子们在玩耍做游戏。每一个青花瓶都是那么漂亮,那么让人喜爱,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一个青花瓶呢?”

三、教师出示范例步骤图,边出示边讲解创作步骤。

1.先用蓝色油画棒在白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瓶子形状,设计的瓶子要画的大一些。

2.用蓝色油画棒给瓶子装饰花纹,瓶颈和瓶底可以选用小一些的花纹,瓶肚上的图案可以画的大一些。

3.用白色油画棒在花瓶的空白处图上白色,白色和蓝色融合在一起,能表现出颜色的深浅变化。

4.把设计好的青花瓶沿着边线剪下来,贴到彩色卡纸上。

5.用黑色签字笔在卡纸上添上台布。

四、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设计与众不同的瓶子形状并大胆装饰。

2.提醒幼儿在装饰中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让画面不显得单调。

五、评价幼儿的作品。

1.把幼儿的作品张贴起来。

2.引导幼儿说一说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喜欢作品的什么地方。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来源

我园地处南京紫金山脚下,旁边的部队营房外观都是迷彩墙。每次散步到这里,孩子们就惊叹不已:“哇,好漂亮!”“墙上有绿色、黄色、黑色,还有浅黄色!”“好像解放军的衣服一样!”“像打仗的一样!”“我知道,这是迷彩墙。”

在回园的路上,他们仍然对迷彩墙念念不忘。路上有许多树叶,孩子们一边拾树叶,一边互相交流着:“我拾到了黄树叶。”“我拾到了绿树叶。”“我这是深褐色的。”“这些树叶的颜色好像迷彩墙上的颜色。”

孩子们的发现给了我很大启发。迷彩墙就是模拟自然中的颜色,以各种不规则的绿、褐、黑、黄色块相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从而达到伪装。隐蔽的作用。想到此,我决定在迷彩墙下、大自然中组织一节有关迷彩墙的美术活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美”是体验,“术”是表现,两者必须和谐统一。因此我们首先要让幼儿在富有迷彩特色的大自然情境中充分感知和体验,然后再引导幼儿用各种自然物装饰迷彩墙,通过绘画、捏泥、粘贴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目标

1.欣赏迷彩中绿、褐、黑、黄色等不规则的花纹和图案,了解迷彩中花纹错位、变形的作用。

2.利用收集的各种颜色的树叶,学习用点、面、重叠、错位、变形的方法装饰迷彩墙。

3.积极大胆地参与活动,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颜色的树叶若干筐。

2.已掺水调和的泥巴4小桶。

3.纸板。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迷彩墙的特点和作用

1.让幼儿观察墙面上的迷彩是由绿、褐、黑、黄等颜色组成的不规则图案。

2.请部分幼儿讲述迷彩墙的构成。

3.教师出示解放军身穿迷彩服在丛林作战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感受“迷彩”的重要作用。(分析:该环节从提取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幼儿进入迷彩的世界,感受迷彩与背景色融为一体,从视觉上达到隐藏、伪装的效果。)

二、分组自由制作迷彩墙

1.利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故事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制作迷彩墙的兴趣。

师:羊村村长慢羊羊打来电话说,灰太狼要开着侦察机袭击羊村,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由于有了前一环节的铺垫,孩子们纷纷说:“帮羊村做上伪装。”“给羊村做迷彩墙,灰太狼就发现不了。”

2.展示提前收集好的各种颜色的树叶,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制作迷彩墙。

师:小朋友们收集了这么多的树叶,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怎么才能做出灰太狼找不到的迷彩墙呢?

3.幼儿自由分组,利用树叶、泥巴在提供的纸板上制作迷彩墙。

活动开始前,教师提出两点要求:每组幼儿拿到纸板后要分工合作,任务分好后开始创作;创作中要注意尽量不要把泥巴弄到身上(教师会提供水和抹布)。

活动开始了,幼儿围坐在迷彩墙附近的大片草地上,按照意愿自由分组,每组领取一张废旧纸板,然后开始商量各自要完成的任务。一名幼儿拿一支黑色水笔在废旧纸板上画出迷彩不规则图案,其他幼儿就开始往图案上粘贴树叶。用泥巴代替浆糊,既能粘贴树叶又能体验玩泥巴的乐趣,孩子们非常喜欢。

三、利用迷彩墙玩躲避游戏

1.创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游戏情景。

教师扮演“村长”交代规则和玩法:羊妈妈不在家,小羊们在草地上玩耍。当灰太狼(配班老师戴着灰太狼的头饰)出现时,小羊们就在村长的带领下躲在做好的迷彩墙后面,用准备好的“石头”砸向灰太狼,把灰太狼打跑。

2.分享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分析:活动最后幼儿用自制的迷彩墙,躲避、迷惑灰太狼保护自己,既和开始部分相呼应,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幼儿喜爱游戏的心理需要。)

活动延伸

为进一步保持幼儿对各种迷彩的兴趣,班级开展了“迷彩创想”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制作各种迷彩面具、服装和道具等,并与角色游戏巧妙地结合,创设训练营的游戏情境,开展类似“真人CS”的游戏活动。

活动反思

对于部队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迷彩并不陌生,但是真正对于迷彩的了解却并不多。教师利用孩子们的兴趣,鼓励幼儿观察周边的生态环境,并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丛林迷彩”整个活动可以切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就是外观感知。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直接感知迷彩的颜色和形状组和,并且结合季节的特征,巧妙地将各种颜色的树叶融入到“迷彩墙”构图中去,提高其学习的参与性。

第二层面就是利用自然物制作“迷彩墙”。初冬的树叶不同于其他季节,可以说是五颜六色。粘树叶的.泥土也是随处可见。这些平时被人丢弃的材料成为了我们重要的教育资源。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完成了自己的原创作品,并且亲手创设出游戏的环境——羊村的围墙。

第三层面就是了解迷彩墙的功用。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物,如喜羊羊、灰太狼,设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游戏情节,让幼儿通过视、听、触觉、运动等方式充分感知、体验迷彩的功用,激发幼儿对丛林迷彩的兴趣和想象,从而使“丛林迷彩”的探索学习变得鲜活而有趣。

整个活动的难度并不大,重在突出幼儿的自身体验,较好地将树叶、泥土与幼儿的艺术活动结合在一起,满足了幼儿的创作需要。整个活动氛围轻松、有趣,幼儿专注度高。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铅笔等做出各种姿态的小人。

2.尝试大胆表现,体验创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铅笔、橡皮泥、牙签、手工铅丝、胶水、剪刀,纸和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提问:小朋友,你知道铅笔可以用来干什么吗?

2、教师小结幼儿的回答,并说:铅笔的用处可真大,今天啊,赵老师把铅笔变成了另外一样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二、欣赏2~3个范例,了解铅笔娃娃的特点。

1、欣赏用橡皮泥和牙签在铅笔上造型的铅笔小人;

教师:“是啊,我把铅笔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人。”教师出示橡皮泥制作的小人,说:“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个铅笔娃娃我是用什么做的?”请幼儿说一说。(引导语:我是用什么做成了小人的什么?等等)

2、欣赏用细铅丝做手和腿的铅笔小人;这里有位铅笔娃娃,它也打扮好了,看看这个铅笔娃娃头是怎么设计的。(笔头上正反粘上小人的头形,画上五官)

3、铅笔娃娃的手和腿是怎样设计的?(用彩色手工铅丝条交叉,在铅笔娃娃身上打个结,手和腿就可以上下左右摆动)

要点强调:制作手的铅丝短一点,腿的铅丝长一点。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你想怎么设计铅笔娃娃呢?请你先想想,可以和老师一样,也可以设计得和老师不一样。

2、我们一定要把铅笔娃娃打扮得很漂亮,要设计得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设计,对造型有困难的幼儿,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说说谁设计的铅笔娃娃既特别又漂亮。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小百科:铅笔是一种用来书写以及绘画素描专用的笔类,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其中,绘画素描的铅笔分为诸多类型,它分成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石墨、木制笔杆、带帽铅笔;另外,它的颜色有红白、黑白、黄黑等条纹。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