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范文读后感

幸福读后感合集15篇

本文已影响 3.9K人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幸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幸福读后感合集15篇

幸福读后感1

提醒幸福这篇文章其实在初中课文里就学过,当时就觉得很好,但是那是的自己还小,读不出其中的深意。后来陆续又读过一些毕淑敏老师的文章,觉得很多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最近重温提醒幸福,心灵再次受到洗礼。

文章开头说“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文章中的这些描述和现实中的我太相似了,我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很少有时间去享受生活的'乐趣。

所以,毕淑敏说幸福也需要提醒真的很对,她还说,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我觉得这句话说得有些纯粹了,作为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顺心没有一点痛苦,但是,即使有痛苦,也未必就不幸福。我常常写日记,把开心,幸福的琐事记录下来,那就是一个提醒幸福的过程,因为每次写着开心,幸福,心里那种满满的知足感,真的会让你感叹:“我很幸福!”。我也常常把不开心,把痛苦的时刻记录下来,在那一刻,的确感受不到幸福,但当我回头去看那些经历过的痛苦的时候,我知道,我过来了,我成长了,我进步了,每当那时,我还是能感受不一样的幸福。就算你正经历着苦难,你也同样可以感受到幸福,因为幸福不是事情,不是经历,而是一种心灵的感觉。

幸福就是:在那一刻,你并不是期盼能得到更多,而是庆幸自己已经拥有了这些。所以,我想引用毕老师的话结束我的文章:“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幸福读后感2

《这样做,教师更幸福》编辑了各个老师的教学案例阐述不同的道理,这本书给我带来新的启发。如果早点阅读,我会在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上就会成熟些。我将留在脑海中的感悟结合书本付诸笔端:

1.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的功夫不能停留在表面。

2.教师的作用在于唤醒,触摸学生的心灵。

3.怎样和学生谈话是有效的?一定要了解学生的问题症结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思考调查学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有来自家庭。

4.家访让老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建立家校的联系,结合学生成长背景就更能理解学生在校表现。再忙再累也要家访,它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5.怎样做到让家访更能了解学生?一定不要错过带着尊重地眼光来看孩子成长的小天地。孩子的摆设和孩子的爱好都可以在孩子的起居生活中体现处理。

6.原来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是可以多样的,可以是周记,文本形式,故事等。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采用的沟通方式比较多的是与学生面谈,对于内向的同学或者不愿说出来的同学而言,这效果并不好。班主任原来是可以通过文本故事与学生对话的。

7.对于青春期的恋爱指导,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歌曲也可以是“能近取譬”,可以是系列主题,学生的初恋或者暗恋这份情感一定要给予疏导,疏导比堵要绝对有效。

8.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9.对于思想有偏激的.学生,一定要疏导,他们是可以被改变的。对于思想有偏激的同学,我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不知怎样才好,及至放弃。但是,看了里面的案例,我明白他们是可以被转化的。偏激者若存在着自傲的一面,就需要进行“打击”,让其看到自己的局限,而不是错了还不知道。

10.班主任的工作需要智慧和工作的艺术。简单地处理问题,往往会没有彻底地解决问题。

11.教育的目的不能功利化,需要单纯化。教师的核心角色是教书育人。

12.帮助困难生,要尊重他,使帮助顺理成章地完成,不留痕迹。争取多帮助学生。

13.对于学生的奖励,亦需别有用心,不一定在于有多贵重。而是使这个被奖励的东西赋予内涵。

幸福读后感3

“你幸福吗?”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社会调查节目,十分耐人寻味。幸福是什么?品读了道德八书之一《体悟幸福》,我开始对幸福有了一定的理解。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是一段追求幸福的旅程。在出发之前,我们都曾有过关于未来幸福生活的种种畅想,但往往会在旅途中渐行渐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虽然每个人都是为了追求幸福,但幸福模式却不一样。享乐主义型,注重的是眼前的虚荣奢华,是一种不珍惜未来幸福的庸俗主义;忙碌奔波型则与享乐主义型截然相反,他们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金榜题名”的心态,珍惜未来的`幸福而不珍惜当下的;虚无主义型的觉得人生虚空,现在、未来的幸福皆不珍惜。人生易逝,既珍惜当下的幸福,又珍惜未来的幸福,这才是做佳的幸福模式:幸福人生型。

书中的一则故事让我感受颇深:一个与母亲吵架之后跑出家的小女孩因为陌生的点心摊店主请她吃了一碗馄饨而感动不已,认为陌生人都对自己这么好,而妈妈却狠心地将自己赶出来。店主听后说:“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而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女孩愣住了……

是啊,“身在福中不知福、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我们经常会对父母们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有着不愁吃喝、倍受父母疼爱的幸福生活,还嫌弃这嫌弃那地和父母顶嘴吵架。幸福就像细细的流沙,你不珍惜它、抓住它,它总有流逝的一天。幸福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我们对父母的爱与孝敬不能等,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痛心疾首。正如本书作者李西顺所说的:只有珍惜现在才能够走近幸福并走进幸福,身在福中不知福、今朝有酒今朝醉,则只能挥霍生命,失去幸福的机遇,空悲切、徒伤悲已矣!珍惜现在,实际上就是憧憬未来。

人生的旅程,是“心”的旅程,是“修心”的过程,是用心感悟幸福的心路历程。幸福来自心灵,来自灵魂,幸福是一种心灵之约,幸福是心灵的一面镜子,心灵微笑,幸福就微笑。珍惜幸福,且行且珍惜!

幸福读后感4

最早认识周国平是一次帮同事的女儿买周国平的书,了解了他的人和书。然后从图书馆借了周国平的《生命的品质》,有散文,有断片,文体较多,所以没有很深的印象;再有老师送我一本精致小巧的书《风中的纸屑》,里面的文字和书一样的精美;但让我真正了解和喜欢周国平的应该是老公买回来的《智慧引领幸福》。

虽然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是毛边书,给人感觉是用一只大老粗碗吃现代精致的小菜,给人有点不搭调的遗憾,但这不影响文字的阅读,不影响思想的深刻,不影响对作者的崇拜和对这本书的喜爱。

拿到一本好书,我喜欢先跳跃式的翻阅,就象在大海中嬉戏,随手掬起的就是一朵洁白的浪花,而我知道还有更多的浪花在海里跳跃。而这种片断式的文字更适合如此的看,看那一段都是浪花的翻跃,珠珠晶莹,朵朵美丽,让人不忍掬起,又不舍放下。有时会对某段文字,字字品位,句句感悟,遐思万千;有时会感觉某段话就好像是写给自己的,给迷茫的自己指点迷津,给忧伤的自己鼓励安慰,给胆怯的自己信心和勇气;有时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的惊喜,这就是我想说的话,只是我还没想明白,他就说明白了;有时看到一句话似曾相识,好像在那看过或者谁曾说起,我又非常的赞同和认可。

这种跳跃式的阅读直到一本书基本都翻阅完了,我才开始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毯式的阅读,生怕错过那句经典。而第二遍的.阅读又是一番感受,这种经过人生的积淀,又从心灵流淌出的文字,读多少遍都觉得滋味犹在,依然引起思想的震撼,依然感受到生命的呼唤。

读这本书感觉如遇智者,他说了你想说却总也说不明白的话语;他解答了你一直耿耿于怀的疑惑;他化解你了心中时隐时现的纠结。一句话或让你豁然开朗、或让你会心一笑、或让你怅然若失,如此的文字让你觉得你懂了作者或者说作者读懂了你。

或许从看《风中的纸屑》开始,我也喜欢上了这种片断式的文字,开始了自己片断式的思考和记录。这种写作方式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自然的抒发,一种随意的思考,一种细致入微的发现自我。《智慧引领幸福》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这种片断式的记录需要一种智慧,一种思想,一种厚积薄发的功底才能引人深思,促人自省。在这样有着生命的文字中,感受豁达,感悟释然,体会人生,体味真情。而要拥有这样的智慧,要写出这样的文字,需要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无法行万里路,但幸好我可以读万卷书来充实自己,让读书来引领智慧,让智慧来引领幸福。

幸福读后感5

他们认为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感恩,也不需要回报。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成长,他们知道亲人把自己养大很不容易,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回报养育之恩。北京的吕鑫就是这样的例子。吕鑫是个弃儿,被一个叫吕书泉的清洁工抱了回来,当时的吕鑫患有佝偻病,吕叔叔家十分困难,亲朋好友都劝他不要收养这个孩子,可善良的吕叔叔执意收养了她。

吕鑫从小就知道,爸爸把全部的爱都给了自己:为自己看好了病,为自己省吃俭用,拼命干活,却因劳累过度得了重病……吕鑫的事在班里传开了,大伙儿都在悄悄地凑钱,同学们捐的钱她一分没花,她要攒钱帮爸爸治病。吕鑫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千方百计地去回报父亲的养育之恩,这份深情打动了所有的.人。那天,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时,为之震撼,多么懂事的孩子呀!与吕鑫相比,我是多么的幸福,又是那么的不懂事啊!儿时,父母为我付出的一切,我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有时稍有不满,还发脾气。上了初中,一周回家一次,很少与父母交流,还喜欢把在学校未消的怒气带回家,冲父母发无名之火,父母的溺爱使我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成了一个任性的孩子。

还记得刚上初中时,我哭着打电话回家说想家,爸爸一下班就赶来看我,我知道,他是怕我因为想家而耽误学习;打电话回家说头疼得厉害,妈妈立刻大声吼起来,我知道,她是责怪我不会照顾自己。好几次晚自习,外面寒风呼啸,班主任提醒我们多穿些衣服,注意保暖,而她自己却发烧了,第二天仍拖着虚弱的身子给我们上课。那几节课,我们听得格外认真。面对父母、老师的爱,我只有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发烧时,同桌关心的话语让我难以忘记,同学关掉电风扇的动作被我铭记在心。考砸时,朋友的安慰和鼓励令我找回自信。面对同学的关爱,我只有帮助他人,与同学和谐相处,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感恩”这两个字,是因感知而感激,但我情愿再拆解出一个报恩的意思来,当我们在感激之后,还能因此生出爱,去爱别人,去关怀别人,从而赢得别人的感恩。

如果那样的话,环环相扣的感恩所联结的就是生生不息的爱;而被爱所萦绕的世界,将会是一个多么温暖、多么美妙的世界!让我们抛去理所当然,抛去任性,重新捡回感恩的心。请记住,中国人的感恩节是每一天!

幸福读后感6

张永琛的《幸福还有多远》以长相漂亮、心底善良的卷烟厂女工李萍追求幸福的经历做线索,揭示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对于幸福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主人公李萍在内外交困之际,将一条征婚启事塞入烟盒,把命运交给了上天,愿意给吸到这盒烟,拿到这张纸条的男人做老婆。结果,年过四十,妻子已死的部队首长吴天亮成了中彩之人。他按图索骥,找上门来。李萍在反复思考,犹豫再三之后到了部队与吴天明成婚,并过上了衣食无忧、备受呵护的官太太生活。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天堂般生活,李萍却觉得不幸福。她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寄生虫,她渴望工作,渴望劳动,她心怀追求和梦想。她觉得一个人靠着自己劳动,那才是幸福。丈夫为了爱妻生活的充实一些,无奈之下派手下王小毛给李萍送些书来看,以打发时间。一来二去,王小毛和李萍产生了姐弟恋情。后来,王小毛专业回到地方上,李萍依然舍弃了养尊处优的优越生活,毅然和吴天亮离婚,追到以承包出租车为生的王小毛跟前,心甘情愿与之结合,住着租来的房屋,干着摆烟摊的生意。直至王小毛死了,她还深深爱他。在她看来,幸福不是物质的富足,不是养尊处优,被人宠爱,而是和自己爱着的人在一起。幸福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精神的满足。

文中的吴天亮是一个好人,他认为自己身边的人都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他追求的'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幸福。

丽萍的姐姐李岚,她认为幸福就是物质的富足。所以,她挖空心思要找个有钱有势的丈夫。她人为幸福是靠强硬的手段巧取豪夺,不择手段得来。结果,她落下个可悲的下场。

丽萍的好友靳英,则认为只要我爱了,无论他爱不爱我,我为他怎样付出都是幸福的。

李萍的哥哥则认为和共患难的妻子孩子,一家三口不离不弃就是幸福。

父母辈呢,则认为为人不做亏心事,子女孝顺,生活顺利就是他们的幸福。

这本书让人看出,幸福是个人心中的一种感受,每个人追求不同,对幸福的感受也不同。其实幸福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幸福就在你身边,幸福就在你手中,幸福就在你心里,幸福无处不在——明媚的阳光让人幸福,关切的话语让人幸福,亲人团聚让人幸福,关切的话语让人幸福,久别重逢让人幸福,感恩他人也会让人幸福……如果你感觉不幸福,是因为你还不知道,没感觉,不珍惜幸福而已。会感受幸福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幸福。

幸福读后感7

最近读了贝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他的思想在现在看起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近现实,这让我感觉很震撼。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但是幸福的指数却在不断下降。每个人都在抱怨生活的压力过大,读过此书后,我的内心反而变得充实很多,明白了如何才能踏上。

印象最深的是作为封面的插图:飞机失事,下面是白雪皑皑的高山,飞行员穿着全套滑雪装备、踩着雪橇,悠然自得的跳伞而下,准备来一次刺激的高山速滑……题注是“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小,因若他失掉一样,还可以亡羊补牢,转到另一样上去。”

幸福其实不那么困难。不是爬上了山峰,才是成功地幸福。生活的幸福来自平衡。尽量多地拓展你的生活,发展你的能力,关心、帮助、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这样每一天都会洋溢着幸福。

在他的书中,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实用的道理。论婚姻、论情爱、论竞争、论妒嫉、论工作。每一论都没有脱离生活的主题。

记得有人说过,我们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看小说的时候寻找着自己的影子,总想从别人的结局里预知自己的结局,或是,得以知道自己该怎样选择。看《幸福之路》,整理这些被自己圈点出来的部分,一字字打出来,发现,其中的许多正是自己认同。太多的共鸣,太多的回味无穷。原来看哲学书,自己沉思,是件如此享受的事情。于是,书架上摆上了更多这类书籍。其实,它们并不枯燥,甚至很有趣,更别提其中给人的启示。

罗素首先用了半本书讲不幸福的原因,其次用余下篇幅讲了人幸福的可能。当孜孜以求“幸福之路”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也许追求的恰恰是相反。“如果方向不正确,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多避免些不幸福的原因,幸福就要简单很多。大致来说,我边读边对照着我自己,确实有道理。但一片混沌的'大脑还无法清晰的总结,只能说出目前残存的印记。

罗素还讲到很多,关于孩子,关于爱情,关于犯罪感的等等。还有一个是,要培养工作的“自尊”。这点很有道理,工作的时候感觉不幸福是为什么呢?你做着你不喜欢的,你认为没有价值的事情,你没有自豪感、自尊心,这就已经进行了自我的否定。罗素甚至建议那些工作感觉不到幸福的人,抛弃一切去一个体力劳动的地方,为基本需求而耕作。不过,如何培养工作的自尊,我还不曾学会。

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很多的冲突,原来已经有前人好好地思考过了。捧着这本书,感觉是人生的一份厚厚的财富。

幸福读后感8

到底什么是幸福呢?常听人说: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灰姑娘说:幸福就是每天夜里和心爱的王子一起跳舞;睡美人说:幸福就是在黑暗中沉睡时得到甜蜜的一吻;海的女儿说:幸福就是要让自己爱的人幸福,即使自己失去生命。要问我幸福是什么?我的脑海中一片空白!

但是今天我终于感觉到了“幸福”是什么?

又是亿万学子新学期的开学,又是央视“开讲”的开学第一课。今天全国的“开学第一课”以“幸福”为主题。在节目中,我看到了名人对“幸福”的.感受:

国际巨星成龙:“以前拍戏时一摔,骨头都摔断了,导演问能不能行,能行,等到拍戏结束,然后赶紧送我上医院。从头发、肩、指甲头、脚指头、指甲、头,全身我都受过伤,真的,每一寸我都受过伤,我比他们付出更多,我付出,我是用生命努力断手断脚、汗、泪、血换回来的今天。”“我要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的幸福越多。”

邓亚萍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从一个矮个子、不适合打乒乓球的女孩到登上世界冠军的舞台,然后上清华大学,到哈佛念博士,每一次突破,都是自信拼搏的结果,她的经历讲述幸福的另一条“我要自信,相信并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而最让我感动的却是我们普通人对“幸福”的诠释:

来自临汾21岁的孟佩杰带着养母来到现常这位“普通女孩”历经磨难:5岁时父亲不幸因车祸离世,母亲便将其转送给刘芳英抚养。她8岁时,养母半身不遂,养父离家出走。自此,孟佩杰在一边上学一边独自照顾养母的生活起居十多年。上大学后,她也将其带在身边。但尽管如此,孟佩杰却表示,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希望妈妈能健健康康、快乐长寿。懂得感恩而把养母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这无疑是另一种幸福,这就是爱,是因心存感恩,心存人间大爱带来的幸福!

幸福的感觉是人人想要的,有了酿造才有品尝。酿造的过程和环节虽然不一样,或长或短,或复杂或简单,但总离不开这样一些东西作为主料:乐观、真诚、知足、感恩、豁达、坦荡……等等。

希望将来的时光风和日丽,幸福的味道随处飘香,在风清月明中飘向你的梦乡,盈满城市乡村的大街小巷。

幸福读后感9

我知道与生俱来的渺小和孤独感,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为了对抗这种孤独,人们聚集成群,发明了语言和文字,分享感受与心得。在茫茫空虚中与另外的心灵对接,以精神之水,相濡以沫。在天的尽头,人容易忧郁。在语言的尽头,人有希望重生。”这是毕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码》一书中自序部分的一段文字。从读序开始就深深的吸引了我。这段文字使我找到了困惑已久的答案――一直以来,我常常会感到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原来这种感觉是与生俱来的.,难怪乎曾与几名我眼中很优秀的老师、校长交流此话题时,他们也会说自己时常会产生一种不如他人的自卑之感。带着这种共鸣,我认真的走进书中。

幸福是温馨、美丽的字眼,幸福是人人心中的渴望,“幸福有盲点,失去过的人才知其可贵”。“幸福感来源于目标感,有意义的快乐便是幸福。”这是这本书给幸福的注解。书中注重的是心理方面的感知,强调我们如何寻找幸福。书中写到的学会用荷尔蒙去寻找幸福,是最有趣的一部分,似乎是在谈论医学,但此医学非彼医学,它紧紧的与幸福联系在一起。“内啡肽这一强大的内分泌系统,就是我们得以感知幸福的物质基础。”

境由心造,烦恼是自己找的,幸福需要自己寻找,需要自己用心体会。古人云“知足者常乐”。 要学会享受当下,着眼未来,做乐观的人。要刻苦学习,从学习中收获成长的幸福;要努力工作,在工作中享受职业幸福;要真诚待人,从交往中感受和谐幸福的人际关系。其实生活中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温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温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动,无一不蕴藏着幸福的元素。学会“慢慢走,欣赏啊!”因为幸福并不是爬到了山顶的那一刻,而是贯穿在攀登的全过程。

其实教师原本就是是幸福的职业,因为这职业能够做到像毕淑敏说的“对他人有所帮助”,因此教师是一种距离“幸福”很近的职业。精心认真地备课,反复磨课的过程是很辛苦的,但是,当我们在课堂上感受到学生的喜爱与认同的时候,我们就不再感觉到劳累,而会感觉到幸福了。试想,一个单位,如果人人都能体会到工作是一种幸福、忙碌是一种幸福,那么,它一定是风清气正,充满生机和活力,各项工作定会风生水起,高歌猛进。

人常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道德高尚的人进行对话。读毕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码》,如同饮用一道心灵鸡汤,字字句句渗入内心,让人豁然开朗,明了今后的生活中、工作中要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

幸福读后感10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快乐在手,幸福盈心。

一直很喜欢一个故事——

美国加州有一位6岁的小女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到了一个陌生的路人。而那个路人居然给了她4万美元。

小女孩的邻居和家人问她,她是否认识那个人,而他又为什么要给她那么大金额的馈赠。小女孩露出甜美的微笑,“我不认识他。那天我只是偶尔碰到他,对他笑了笑。”

父亲接着问:“那他说什么了吗?”

小女孩想了想,答道“他好像说了句‘你天使般的微笑,化解了我多年的苦闷!’爸爸,什么是苦闷啊?”

如果真诚的微笑,能够打开一个人尘封多少年的心扉,那么这个微笑应该是无价的。

我想,幸福最自然的表述,就是——微笑。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相反,用它把快乐带给所有的人。人与人之间真正的.距离,是心与心的距离。而微笑,就能缩短这个距离。

每天早晨醒来时,想想今天会发生什么高兴的事;每天晚上临睡前,想想今天发生了什么高兴的事。这是我快乐的秘诀。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这么做。

从现在开始吧,对每个人都报以真挚纯净的微笑,如同冬日暖阳,能将人心中堆积的冰雪彻底融化。让每个人心中都是阳光灿烂的豁然开朗,把微笑传递给更多的人。

对,就这么简单。幸福就这么简单。

微笑→感恩。

学会感恩。

感谢别人的帮助,感谢别人的信任,感谢别人的尊重,感谢别人的关爱。感谢别人给予你的一切,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而是要以感恩的心去面对。因为这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对自己拥有的一切都充满感激,才会真正懂得珍惜,才会真正懂得去把握。

同样,不但要感激别人,还要把自己的爱带给别人。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支持他,鼓励他,真诚地帮助他。让他能够感受到身边的温暖,从阴影中走出。这样更会使别人懂得感恩,让整个社会变成一个和谐的,充满爱和希望的天堂。

幸福就是如此。

也许你会觉得这有些难度,不要着急。从身边开始,从一个微笑开始,从一声亲切的问候开始,让周围的人都能被你的快乐渲染,都能把握手边的幸福。

幸福读后感11

提醒幸福这篇文章其实在初中课文里就学过,当时就觉得很好,可是那是的自我还小,读不出其中的深意。之后陆续又读过一些毕淑敏教师的文章,觉得很多都说出了自我的心声,最近重温提醒幸福,心灵再次受到洗礼。

文章开头说“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细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齐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我不停地对自我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立刻就要降临……”文章中的这些描述和现实中的我太相似了,我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很少有时间去享受生活的乐趣。

所以,毕淑敏说幸福也需要提醒真的很对,她还说,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我觉得这句话说得有些纯粹了,作为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顺心没有一点痛苦,可是,即使有痛苦,也未必就不幸福。我常常写日记,把开心,幸福的琐事记录下来,那就是一个提醒幸福的过程,因为每次写着开心,幸福,心里那种满满的知足感,真的会让你感叹:“我很幸福!”。我也常常把不开心,把痛苦的时刻记录下来,在那一刻,的确感受不到幸福,但当我回头去看那些经历过的痛苦的时候,我明白,我过来了,我成长了,我提高了,每当那时,我还是能感受不一样的幸福。就算你正经历着苦难,你也同样能够感受到幸福,因为幸福不是事情,不是经历,而是一种心灵的感觉。

幸福就是:在那一刻,你并不是期盼能得到更多,而是庆幸自我已经拥有了这些。所以,我想引用毕教师的话结束我的文章:“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能够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能够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以往生活过。”

幸福读后感12

手捧朋友推荐的《幸福的方法》,心中倍感安定。它让我不知不觉地开始品味生活,反思自我,实现幸福。

幸福是一种心境,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能放下多少。一个人不幸福,主要是妄想太多,追求不停。贪恋很重,总希望拥有一切。明明已经拥有很多,总觉得自己拥有的还不够,一直不停地追求下去;让自己不安心,只能越来越不幸福。

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人一个极为幸福的意像,但写出如此文字的人幸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走上绝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海子想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明天”每天都会来,却从来都没有真正地来过。海子把幸福寄托在虚无的“明天”,结果当然是不可能!曾经认为,今天累一点苦一些,放弃现在的幸福,就会换取明天的幸福。然而,最后等待我的只能是花落空折枝的遗憾。扪心自问:今天不幸福吗?为什么要等明天?从现在起,只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用喜悦和期待的心情去接受每一项任务,在现实生活中挖掘幸福,那么你就会感到人生更充实,幸福就伴随左右。

在工作过程中体验幸福。泰勒博士指出:对于把工作看成使命感的人来说,工作本身就是目标,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达成自我实现。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恩典,而不是打工。

我非常赞同泰勒博士的观点。事实上,教师岗位这个大家庭里的 成员们都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幸福。教师的幸福源于学生的成功和学生对教师的真情回报,源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就,源于家长、社会的信任、尊重,源于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幸福。生活不会特别眷顾某个人,人生总是福祸相依,苦乐参半,但你只要能做到从容处世、看淡得失和感恩生活,享受努力的过程,珍惜幸福的成果,知足长乐,你就会很幸福。放下匆匆的.脚步,关注生活中极为寻常的事物,你就会发现,幸福来的如此简单。其实人们在疯狂的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应该稍稍停下来深思一下,在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幸福感并不因为物质的积累而增加,其实人们的需求并不多,幸福是如此简单!收集自己一点一滴的幸福, 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海洋里!

幸福读后感13

我的一生始终为以下三种激情所支配:对真理的不可遏制的探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对爱情的不可遏制的追求。——罗素《幸福之路》

初读罗素的《幸福之路》还是高中时期的某个暑假,学生时期对于幸福的追求不外乎家庭幸福,学业有成。如今近十年的光阴过去,从学校这个象牙塔出来,由学生仔逐步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对于幸福的探求亦有了新的变化,比如,学业有成不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取而代之的则是事业有成。

罗素说:“多数工作都会使人得到两种满足,一是消磨时光,二是给抱负以一定的出路,而这就足以使一个即使工作乏味的人,也比一个无工作的人快乐得多。但是当工作有趣时,它给人的满足感将远远优于单纯的消遣。”这句话套用在社区工作者身上,也是再适合不过了。

曾经,社区工作者在大众的眼里是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每天处理的都是家长理短的琐碎小事。在我的'记忆中,社区工作者多为一群40岁上下的大叔大妈,每日()一杯茶,一包瓜子,聊聊天,劝劝架,一群人也是有说有笑,更多的是在打发时间。这在当时一大批因为经济形势而下岗的工人眼中,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一晃十多年过去,自己也成为社区工作者中的一员,才发现,当初以为乏味的工作早已变得有趣许多。

初来社区接手的条线工作,其中一条就是文体工作。正是这一场场文体活动,让社区工作变得有趣鲜活很多。每次活动,我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在欢声笑语中也能学到不少东西。趣味运动会,既锻炼了身体,又拉近了与社区居民的联系;端午包粽子,冬至包饺子,品尝到美食的同时,向社区许多生活达人学到了包粽子包饺子的好方法;暑期一系列未成年人活动,丰富的不仅是他们的假期生活,更是人生经历;开学启蒙礼,开启的不仅是对即将步入学堂的孩子们的美好希冀,更是对中国传统礼仪的继承与弘扬……这些活动所赢得的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以及他们发出的声声感谢和由衷称赞,都给了我们社区工作者莫大的快乐和满足,或许这就是工作能造就幸福的原因。

幸福读后感14

最近就段时间我总是在读作者陶继新老师写的书名叫《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时间去看,或者说自己没给自己挤出那样的时间来学习。这个假期,学校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有了这个规定,也就有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有了这样的压力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捧着此书,感觉很奇妙,初读时,兴奋无比,感觉到一种心灵的平静与灵魂的提升,越往下读心头越有沉甸甸的感觉,而且挥之不去。沉甸之外,感觉头脑中一片绿地铺展开去,绵延无尽。读后不由思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幸福教师?答案模模糊糊,忽近忽远,若有若无,一惊之下,一直在小范围内不无自负、自信的我,不知所向。

透过两千五百年的风雨岁月,审视我们今天的教育,在我看来,现在的教育也曾强调“以人为本”。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才知自己思想多么浅薄,大谈“以人为本”的时候并不明了什么是人之“本”,怎样去“以人为本”。是啊,曾经提出的“学生参与度高、时间利用率高、目标达成率高”的课堂三维目标,对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对灵魂幸福指数的帮助能有多少?只不过是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通过一种近于反复训练的方式做了一种规范和评价范式。直接效果自然是提高成绩服务于考试。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个年头了,我一直以来在思考学生的健康发展靠什么?成绩,显然不是全部,因为我们成人之后的生存靠的是综合素质能力;不是成绩,显然也不对,因为成绩是敲门砖,没有优异的成绩就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起点。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大大提高了我我对我本身工作,对学生教育成绩的认识。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的结果,如此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直奔成绩弱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谈成绩说是素质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命快乐、关注生命幸福、关注生命习惯、关注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幸福读后感15

信手翻开毕淑敏老师的散文集,是第一篇,《提醒幸福》。开篇就让人有了感同身受的认同感: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我们被提醒的,总是那些会让你猝不及防的灾祸,由此不经意间增加了对于危险的后摄抑制。我们开始在惴惴不安中预防,看不见的恐惧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毕淑敏老师或许同我一样不愿被警告苦难,她握起笔杆,向提醒的习惯发出质问:何不提醒幸福?

幸福也需要提醒。那些认为自己不幸福的人断然不是真的不幸福,只是他们未曾发现藏匿于身边,融入在生活里的小幸福。倘若有人提醒:“喂,你的同学在你来晚的那天帮你做了值日,别忘了感谢他呀!”原来你的庆幸并不是恰巧教室很干净,而是别人默默帮助的小幸福。有人帮助你,有人想着你,还不幸福吗?

当你到达站牌时公车刚好停在你面前;你路过的街道花儿盛放得刚刚好;食堂阿姨多给你加了一勺想吃的饭菜;图书馆恰好空了一个座位给你;出去玩是阳光明媚微风不燥的好天气;赶时间遇到一路畅通的绿灯……明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连想想都能带来饱满的幸福感。就算别人给以不好的警诫也没关系,幸不幸福我说了算。我想要我幸福,所以我提醒自己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

当下是晴天,就别去顾虑明天的雨天,我们有一天时间准备一把雨伞;当下是春天,就别去着想尚远的秋天,我们有半年时间躲避枯荣的秋景;当下是丰年,就别去忧虑可能的灾年,我们有一年时间预防不利的气候;现在是幸福的,就别心患未知的苦难,我们有永远享受幸福的.权利。

幸福的时间无限长:从前,如今,以后。

是幸福贯穿时间,或是时间承载幸福,亦或是幸福等同时间,都无所谓。因为幸福无关乎时间,你就是幸福的!

无所不有时是幸福的,因为我拥有想要的一切;一无所有也是幸福,我还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疾病缠身也是幸福,我依然怀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的躯体不复存在的时候,我的灵魂仍旧是幸福的。那时,我会停留在我生活过的空间,回忆我在人世存在过的痕迹。然后作为旁观者,静看每一个人,在局限的空间里完美着自己的世界,幸福着自己的时间。

时间担当了幸福的闹钟,你听,他在提醒你。

幸福出没!请注意。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