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范文读后感

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的读后感

本文已影响 1.24W人 

我的理解,对于方法论,就是运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处理一些事情。说具体了就是运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和特定打磨过的流程去处理解决某些问题,让问题得到圆满地解决,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

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的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我自己细化和打磨的一个流程,就是如何克制自己遇事易冲动、易发火的流程与方法:鉴于自己遇事,尤其是遇到让自己不爽的事情的时候比较冲动,容易随口说出一些低水平、欠考虑的狠话来,所以我就刻意让自己在说一些话、做一些决定之前,首先给自己预备一个“缓冲池”。其作用就是,缓冲、缓解一下自己当前的情绪和气氛等,调整一下语气,让自己静一静。然后就是仔细思考一下对策,想想接下来的话应该如何说,事儿应该如何做,从而然后找到一条最优或次优的解决途径。

最后针对这个流程,给自己总结了这样一句口诀“莫生气,缓冲池,想对策,找最优”。在遇事的时候总是先强迫自己去默念一下这句口诀,然后再进行下一步。这一段时间下来,的确见到了较明显的效果,自己发脾气、易冲动的次数减少了。但是有时候依旧会忘掉口诀,或者会习惯性地不加思考地做出一些应激反应,说出一些低质量的话来。看来习惯的改变过程真的是比较漫长的,需要不断提醒和反省自己。

同时我也联想到了,相对于打电话,为何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用微信语音进行聊天和交流。打电话,是两个人“真刀实枪”的在进行话语“较量”,尤其是遇到一些需要争论或者讨论的事情的时候,这种电话交流会很直接,很方便。但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副作用,那就是交谈的双方会被对方的语气、措辞给搞激动,最后本来可以顺利解决的问题却变成了硝烟弥漫的“争斗。

而利用微信语音交流,除去资费因素外,这种不是直接“交锋”的对话模式可以让交流双方有足够的时间去酝酿、去构思、去拿捏接下来的话如何表达。实际上两个人语音交流的间隙就无意中充当了“缓冲池”的角色,可以把彼此话说得更圆满,意思表达的更得体。

另外,通过阅读和学习,我感觉自己平常也要多打磨一些做事的“方法论“(套路),梳理一下重要的做事环节的流程,细化、优化、固化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做事流程,以后再遇到相同、类似的情况下,可以很快调用已储存的流程,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比如打磨一系列流程:如果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流程;如何与家人、同事相处流程;如何与物业等服务人员打交道流程、如何通过学习提高自己流程等。

以上是我对“方法论”学习的一点思考与感悟。

而对于概念的学习,我思考和理解的的则没有那么深入和到位。不清楚李老师说得对某个具体概念的学习,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只是背诵几个孤零零的概念,还是把概念相关的一些释义都完全搞明白。如果是后者的话,这样的过程实际上相当于又阅读了若干本相关的书。比如自己最近想学习的一些概念如“理财”、“复利”、“两化融合”、“跨界”、“虚拟化”、“大数据”等等。如何深入学好这些概念,如何让他们在在自己的大脑中连接、发酵,我还没有清晰的思路。还需要仔细研读李老师的文章,加上自己的学习与领悟了。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