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现代诗

现代诗《父亲的帽子》

本文已影响 8.05K人 

导语: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现代诗《父亲的帽子》,供大家参考学习。

现代诗《父亲的帽子》

父亲站在家门前的银桦树下

冲我挥手

树冠巨大的浓荫

就要下起一场绿雨

从古老的安宁河谷中

吹来一阵风

母亲和我眨了眨眼

睁开眼睛的时候

父亲已挑选好各种帽子

渔夫帽、礼帽、太阳帽

不同盈缺的月亮

从他头顶升起落下

夜色将他的眸子

渐渐包裹,看不分明

父亲就这样戴着帽子

穿行于大街小巷

身影变得越来越小

仿佛走进了帽子

空心的深处

门前的树冠不再落雨

也不常有鸟从雨中飞出

有一天风突然掀走了

父亲的帽子

醒目的银发在空中

跃动翻飞

那一瞬,仿佛新生的父亲

重返人间

点评

在一首诗的写作过程中,第一时间进入诗人心中的元素会是什么?一个词?一句话?一种情绪?或者一个形象?经过感受与体验的加深而沉淀在记忆之中,发酵后不期然来到的这些元素,既可能是触发一首诗的诱因,也可以成为理解与阐释一首诗的“诗眼”,还会是联系诗人总体写作的主题与技艺特征的密码。

《父亲的帽子》一诗中,“帽子”即是那个触发诗歌情绪到来的意象。当然,它之于诗人的意义或许是独特的、个人性的,虽然从诗歌接受角度看,读者希望读到的是一个带有普遍情感意义的“帽子”。诗歌写作就是将这种独特性、个人性与人的共通情感与价值建立关系的过程。可以说,建立关系的方式(或诗歌技艺)有多种,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由“父亲的帽子”构想出的情境世界介于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第一节带有极强画面感的场景,仿佛记忆中的一场告别,树冠和父亲的帽子,促成了现实与超现实的关联。树有冠,人戴帽,到底是人在树下,还是人即树?这种混淆与模糊感正是诗意的发端。诗中虽有母亲和我的`出场,但父亲却始终处在我们(母亲与我)的视角中,他是被我们看着的,换言之,他是离去的,被我们回忆起的。

帽子,联系着戴过它的那个人,在这首诗中,似乎这也不是一顶具体的帽子,而仅作为与父亲相关的那个唤起诗人记忆的词语。因此,各种各样的帽子出现了,帽子起舞,帽子将人戴进它“空心的深处”。“空心的深处”正是诗人将逝者安放的所在——不灭的记忆,诗人随时可以调取它。于是,整首诗仿佛充满动感的回忆,塑造出了栩栩如生的父亲的形象。作为一首怀人之作,此诗为我们营造了一幅超现实画面,宁静又含蓄、深邃而生动。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