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捡石偶得的散文

本文已影响 1.53W人 

捡石偶得的散文

近来,迷上了捡石头,且愈来愈上瘾,每天吃过午饭,顾不得天热,放下碗即去捡石头,荒草滩,野草地,路边渠边,沟沟坎坎,上高沿低,泥里水里,低头弯腰,搜寻翻腾,虽然鞋里灌了水,裤腿沾了泥,脸上手上沾上了泥浆,却不嫌不顾,乐此不疲,偶遇好石,独自笑出声来,以致被人认作疯子。

捡石归来,洗去石上的泥污,拿在手里,翻来覆去打量端详,根据石头的形状姿态、图案花纹等情状而因势象形,揣摩会意,然后定义取名,再以简约的文字描绘注释,再然后拍成照片,发到朋友圈,倘若能够获得三两个亲朋好友的赞赏评论,则沾沾自喜心满意足矣!

自退休以后,工作量减少,活动量减少,懒散放逸,无拘无束,坐的时间多,动的时间少,忽一日觉得不舒,去医院检查:血糖偏高,于是吃药控制,自今已有六七年了。自捡石以来,几次查血糖,明显得到了改善,两月内四次测查,血糖都在6.1以下。窃以为,这个结果,是捡石以外的收获。不仅收获了奇石美石,同时也收获了健康和快乐。

我真切地悟到:捡石,就是一条鞭子,抽打着你去活动锻炼;捡石,就是一剂药,治疗你身体的毛病;捡石,让你在演一幕喜剧小品,惹你欢乐高兴;捡石,更是一种积累,一份沉甸甸的积累。

至今,我已经捡了很多的石头,有友就跟我开玩笑:“你怕都能捡一车石头了吧,当心把楼压塌了啊!”我告诉他:“别担心,到现在,称心如意的只有十几块呢!”

这捡石可是一门学问呢!

玄了吧?捡石头还能是一门学问?不就是闲的没事干解闷消烦的事儿嘛,这里面还能有什么学问?嗨,你别看捡石这点破事儿,这其中大有学问!明明是一块好的让人眼光发直的宝贝石头,可被你拿在手上看一眼,然后随手当废物给扔了,你能说这里面没学问?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几个小学生见我在石滩上低头弯腰,东张西望,翻翻腾腾,他们好奇地问:“爷爷,你找啥?”我说:“寻找好看的石头。”他们听说,立时也来了兴趣,也唧唧咋咋地捡好看的石头。孩子们眼尖,腿快,那速度,岂是我能够比拟的?我看见一个孩子捡起一块比拳头稍大点的石头,圆圆的,扁扁的.,颜色灰灰黄黄、浅浅淡淡,咋一看,没啥看头。不过,这块石头的半个边沿上却镶着一道显亮的白色条带,一头粗,一头细,由粗到细渐渐收缩,粗的这头还将头稍稍抬起,绕石头的边沿缠着。那孩子只看了一眼就扔了,我走过去捡起石头,下细一看,大吃一惊:这不就是活灵活现的一条白蛇吗?你看,就在蛇眼应处的位置上,恰好有一颗圆圆的黑点,而且正在愤怒地瞪着,蛇的头昂着,嘴微张着,好似正在斥责画面以外的什么。看到这里,我叫来那个孩子,跟他讲《白蛇传》的故事,给他讲这块石头上画面的内涵:法海和尚用金钵(就是石头上灰灰黄黄的部分)罩住了白素贞,使她只得显出了原形,成了这条白蛇,法海和尚还要将白蛇收进金钵里,压在雷峰塔下面,白素贞不屈不服,正在愤怒的斥责法海,石头上的这个画面,就是《白蛇传》故事的一个断面,是很生动形象的,你别扔,拿回去收藏着。那孩子却说:“爷爷爱,就拿去,我不要!”孩子还小,未能完全理解,他不要,我就当成宝贝收藏了。我想说,要能够读懂石头画面的含义,是需要历史、地理、自然、天文、人文、科学等等包罗万象的文化知识,没有文化知识,就读不懂石头上形象或抽象的画面。

我还捡到了一块又扁又平的石头,石面上纷纷乱乱的有许多紫红色的长条儿,咋一看没有半点儿情况,正当我要随手扔掉时,忽然觉得那些紫红色的长条儿像什么?对了,它们很像鱼,像欢蹦乱跳的鱼!拥拥挤挤,稠稠密密,再想起《洪湖水浪打浪》那首歌里的词儿: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仓。对!这不正是起网时的景象吗?想到这里,这块没样没况的石头,立时成为了宝贝,我还为它配上也可以叫做诗的几句话:《鱼跃》一网撒出去,撒的是勤劳,撒的是希望,收网时节,满网鱼跃,满船喜悦,谁说石头是僵的、硬的、不动的,看这些鱼儿,姿态各异,欢蹦乱跳。

我将它发到朋友圈里,得到了许多点赞和好评,我窃窃自喜,甚感自豪!

捡石,可以加深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呢。

按说,捡石头与艺术创作,简直是八竿子也打不着、挨不上的事儿。不过,根据我的体会,这二者之间还是能够联系得上的,而且还是能够紧密联系得上的。平时我们就说,对比是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对比愈强烈,效果则愈好。就我而言,这理论是知道的,也是熟悉的,但理解得却并不深透。通过多日的捡石活动,通过对石头上花纹图案的鉴赏,我这才真正深切地认识理解了对比手法的用途及其重要性,颜色的反差愈大,则对比愈强烈,效果愈好。这些在书上只是文字说教,而在捡石中则是活脱脱的就摆在我的面前,我这才想起,怪不得许多楹联和牌匾都采用黑底色、烫金字,那就是为了突出色彩的反差,从而产生出强烈的对比。我曾经捡到一块石头,黑底白花,反差极大,效果强烈,给我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无独有偶,我还捡到过一块很小很小的石子,只有核桃那么大点儿,但由于颜色对比强烈,反差极大,引人注目。画面上,一只小鹿安然卧着,它仿佛是听见了什么动静,受到什么惊吓,机警地探起头来,它竖起耳朵,睁大惊恐的眼睛,全神贯注地望着前方,它虽然还躺卧着,但分明已经在做着站起来的准备。由于是黑底色,所以小鹿那金黄色的身形就特别显眼,神态也显得特别生动。这便是强烈对比所产生的效果。于是我想,我搞创作,特别是戏剧创作,一定要注意对比强烈反差大,因为戏剧讲究的就是矛盾冲突,矛盾愈尖锐,冲突愈强烈,戏剧就愈引人入胜,四平八稳、无波无澜的戏剧,是抓不住观众眼球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石头上图案花纹的反差对比,使我深深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我想,在我以后的戏曲创作中,将自觉应用反差对比法,创作出来的作品定会有一个大的起色的!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