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散文

本文已影响 2.22W人 

又是一年秋风萧瑟,不知不觉已是秋分时令 ,天气渐渐寒凉了下来,而思念如同南飞的候鸟,来了又去。宋朝诗人晏殊在诗中写到: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我们在关切远方的亲人,而远方的亲人也总是会发来问候的书信,提醒添衣保暖。看着落叶飒飒飘零,望见天边鸿雁南归,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散文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天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在古代关于时令的训教《逸周书。时训》一书中说: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雷不始收声,雷不始收声,诸侯淫佚。蛰虫不培户,民靡有赖。水不始涸,甲虫为害。秋分,平分了秋色,平均了昼夜!

我们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 :

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天地阳气过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上涨,阳气减落,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坯是未烧过的土,也有修整的意思。由于天气逐渐变冷,蛰居的小虫藏入穴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止寒气侵入并开始进入冬眠状态。

三候水始涸,秋分后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了。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师出无名。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并逐渐影响到民间。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秋分有竖蛋,候南极,吃秋菜,说秋送秋牛图,粘雀子嘴,放风筝等习俗,祈愿长寿,家宅平安,不违农时,祈祷来年丰收,喻意着生活美好,来年万事吉祥的美好祝愿。

清代诗人紫静仪在《秋分日忆用济》一诗中表达了对秋风时节的思乡忆亲之情: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

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这是何等的乡愁,或许只有天涯游子才可以深刻的拥有到这种让人情不自禁,触景生情的情愫。或许远方的亲人是诗人心中难舍的牵挂,或许异乡的孤旅才会让人在秋分时节感到寒冷无依,或许在心中故乡才是诗人燕过时的伤心。或许,只有诗,只有酒才可以一寄乡愁,情托千里。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